TAGBAR
中文(繁體)
時事評論
所有
類別
經濟
房屋土地
交通運輸
政制發展及管治
社會福利
醫療服務
教育
環保及保育
科技及創新
區域合作
國際透視
體育及文化藝術
所有
時間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社會福利
男女薪酬不平等.性別定型仍存在
林伯強先生
政賢力量時事評論員

政府統計處於3月16日公布了《2017年收入及工時按年統計調查報告》,全港收入中位數為港幣$16,800,較2016年的16,200上升了4.1%,其中男性收入中位數為$19,100,而女性則為$14,700,兩者差距達到30%。這反映男性收入比女性收入一般為高,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

港版家庭主夫難被接受
對比人口結構,根據統計處2017年的數據,本港出現「男少女多」的情況,每925名男性相對1,000名女性,推算2066年將達到每800名男性相對1,000名女性。另外,女性的學歷不斷提升,2014年文憑試統計結果顯示,當年2.6萬名考獲升讀大學資格的日校考生中,男女比例維持4比6,連續三屆出現同一比率。八大資助院校的女生人數破5萬人,較男生多出7,000人,而浸會大學、嶺南大學和教育大學的男生比例不足四成。雖然女性在人口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數字上,都比男生優勝,但女性的平均工資卻比男性低,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仍然存在男女不平等,以及性別定型的問題。

性別定型是指將所有人都依據其生理性別而刻板地劃分為男性和女性角色,繼而對兩性存在不同的性別角色期望,按此而發展出教育男性和女性兩套不同的刻板模式,一旦超出這種模式,便被認為是「不自然」、「不合乎標準」、甚至「不正常」。例如,在傳統的中國社會中,「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等等,這些都是中國人對女性的性別定型。

因為女性要負上「生兒育女」的天職,所以就算女性擁有高學歷和技能,一旦結婚生子,便需要停下如日方中的事業,乖乖地在家中「相夫教子」,才符合中國傳統的女性角式期望。相反,如果男女角式對調,由男性照顧家庭與孩子,女性出外打工賺錢養家,這些男性便會被視為「唔顧家」、「無出色」,甚至「食軟飯」。雖然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受到西方家庭觀念衝擊,但「家庭主夫」仍然不被普遍接受。例如,根據統計處的數據,家庭主夫的人數由2011年的15,000人,增加到2016年的19,000人,而「家庭主婦」則由2011年的659,000人,下降至2016年的628,000人。雖然兩者的差距逐漸收窄,但仍然有33倍的差距。

改善託兒讓女性可求職
香港面對「人口老化」與「勞動力下降」的問題,其中一個解決方法是釋放更多女性進入勞動巿場,這也是提升女性收入的有效方法。如果要釋放女性勞動力,就必須完善託兒服務。根據香港保護兒童總會於2018年3月的統計數字,在250名女性受訪者之中,95.5%表示需要日間託兒服務,讓她們在情緒不穩、壓力大,或有進修及參加活動機會時,可託人照顧子女。另外,分別64%及87%受訪婦女稱,需要兒童短期留宿及緊急暫託服務。然而,香港的託兒服務未能滿足社會的需要。香港保護兒童總會總幹事蔡蘇淑賢表示,本港嚴重缺乏恆常幼童託管服務,每200名兩歲以下的幼兒,只有一名幼兒獲託管,而全港現時只有250間幼兒中心提供暫託服務,未能解決問題。

新加坡同樣面對女性因生兒育女導致性勞動參與率下降的問題,但最近十年,有關下降的現象明顯大幅減少,其中原因便是新加坡近年就託兒服務大力改善。為此,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會為幼兒照顧服務努力尋覓適當處所及爭取資源,以增加照顧服務名額為目標。與此同時,為制訂幼兒照顧服務的長遠發展方向,政府已於2016年底委託香港大學開展了研究工作,檢視現時本港幼兒照顧服務的情況,就本港幼兒照顧服務的宗旨、內容、對象、資助模式、服務模式、供求情況、設施規劃等,作出長遠發展的建議,研究工作預計於2018年內完成。

2017年,香港產生第一位女特首林鄭月娥,使女性在香港政壇上締造了歷史。然而,香港女性卻未因此而抬起頭來,仍然背負着中國傳統觀念的枷鎖,未能做到「女性撐起半邊天」。所以,香港女性需要自強不息,努力讀書與工作,而社會大眾也需要摒除性別定型的「有色眼鏡」,讓香港女性在各方面發光發熱,一同貢獻社會。

本文於2018年3月30日在HKG報上刊登。